藝術文化
⟪光景:葉裁 ‧攝影創作六十年⟫攝影集

文/ HIB編輯群   攝影/葉裁 

「攝影書已然不是一個單純的攝影出版物,而是提供觀者觀看的另一個展演空間。」—沈昭良

 
 


用照相機的快門,把瞬間變成永恆。好的農田慢慢消失,早期景象成了追憶,拍照需要好的光線,加上天時地利人和,拍好幾年才有一張滿意的照片。--葉裁

 

葉裁鏡頭下客庄農田地景、傳統產業、民俗慶典等題材,這些作品折射出攝影師的生命經驗,與土地深沉而緊密的聯繫。他心念著家鄉,一輩子秉持著人文關懷,以冷靜的熱眼觀看台灣的光景、風景、人文、生活,影像封存了七〇年代以降珍貴而美好的台灣鄉村生活景象。鄉愁與溢出鏡頭之外的寧靜情懷,卻貫穿了葉裁近六十年攝影作品。

「因為客家人有這樣硬頸的精神……我一輩子都拿相機拍照,拍到現在七十七歲了,還是要拍照不會覺得疲乏。」葉裁至今仍然在家中改造的暗房空間進行放相作業,床頭是自行加工改造的放大機與小床鋪,攝影彷彿已與生命化為一體。

《光景:葉裁.攝影創作六十年》收錄105幀作品,創作年代跨度六十年,以葉裁出國前以及返台後作為分水嶺,其中約有四成作品紀錄六○至七○年代台灣客庄的影像,題材包含人文風景、橋樑建設、河川溪流景緻、產業風光、民俗祭典,影像蘊含鄉土懷舊風範與溫暖的視覺調性。

由台灣攝影家沈昭良擔任顧問,將傳統的個別影像,輔以兼具敘事與流動的編輯演繹。攝影集全篇從雲氣繚繞的鵝公髻山開始,在異同的時代序列間反覆流轉,其中既有彷彿沿途尋覓的構圖視角,也有漫步庄頭隨手捕捉的生活畫面,凝聚成為地方的人文影像之詩。

本書特別以客文、中文及英語,共三種語言共同呈現,作品名稱採用客文撰寫,傳遞昔日客庄的人文風采與獨特氛圍。書中也收錄兩篇中文專文,文史工作者巫秀千在專文〈以歲月為題,以光影為詩〉中,描繪葉裁早年的家庭生活、兒時趣事,以及青年時期獨立離家的過程,帶領讀者走進攝影作品背後的生命故事;攝影評論家侯鵬暉以專文〈堅守攝影道路的尋求者〉,評析葉裁影像風格的養成與獨特性,以及他在攝影藝術創作的追求與實踐。

 

▌目錄:
007 作品 Works
188 行上鄉土文化紀實个長路  A Lifelong Journey into Native Culture
192 以歲月為題,以光影寫詩  
   Time as the Theme, Light and Shade as the Reference for Poem-writing
200 堅守攝影道路的尋求者
   A Seeker Steadfast on the Path of Photography
208 紀事年表  Chronology

 

▌作者簡介

葉裁
出生於1946年,葉裁作為一名人文紀實攝影家,除了榮獲多項國際性攝影比賽大獎,他的黑白攝影作品紀錄早期臺灣客家的歷史足跡,在2016年獲臺灣博物館典藏。葉裁長期以影像紀錄客家人的生活面貌,並舉辦多場鄉土文化攝影展,將土地贈予他的靈感,經由攝影藝術回饋鄉土。2022年因長期在藝術領域為客家文化造像,榮獲客家委員會「客家事務專業獎章」肯定。

 

▌規格:216頁,23x26公分。定價:1,800元。ISBN:9789869974424
出版發行:2023年5月

|試閱|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OQEqVj8UX0RA2n_Ef6GOpLstqUB2luW2/view

這樣的精髓深刻體現在攝影師葉裁集六十年之大成的攝影書中,相較於當代攝影書力求於形式上的嘗試與可能,利用圖像的翻轉、拼貼、縮放,以及攝影與文字間的交互共舞,更大程度地打開觀眾觀看圖像的視野與想像,葉裁的《光景》更像是對此種現象提出一種詰問。

在本攝影集中,攝影師與編輯者潛伏於光景流動間,觀眾如身臨其境一場攝影展覽中,將攝影師主體凝縮至最小,方能開啟讀者與圖像對話的空間,藉由載體更直接的自我揭露,攝影書所欲道盡的故事於是無以言說,留待觀眾細細意會。
 

26 09 2023
搜尋
當期快訊